,英语:Sultanate of Oman),简称阿曼,是位于西亚,阿拉伯半岛东南沿海的一个国家,西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壤,西面毗邻沙特阿拉伯,西南靠近也门。阿曼的海岸南方和东方临阿拉伯海,东北方则抵阿曼湾。它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输出通道——波斯湾和阿曼湾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

阿曼社会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阿曼居民约40%从事农鱼牧业,多数人民自给自足。主要产物为大麦、椰枣、金、石油、铜、铁等。阿曼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开采石油,自然资源丰富,算是一个较富裕的阿拉伯国家。人口数量 449万(2015年),国土面积309,501平方公里,GDP总计 698.31亿美元(2015年),人均GDP 15551美元(2015年)。

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000年已广泛进行海上和陆路上的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

公元前 2世纪阿拉伯半岛的内志和也门一带的部落迁居到阿曼和阿联酋一带,带来了游牧业,并进一步发展了海上贸易。

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发动宫廷政变,废父登基,宣布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并沿用至今。1973年,英国军队撤出阿曼国。

根据阿曼中央银行的报告,截至2013年,阿曼已探明石油储量55亿桶,天然气体8,495亿立方米。渔业资源蕴藏量超过230万吨(其中底层鱼30万吨,大型上层鱼100万吨,小型上层鱼100万~300万吨),鱼类和甲壳类超过150个品种,沙丁鱼、金枪鱼、石斑鱼、挽鱼、金线鱼、墨鱼、带鱼等大约有 35个种类。

矿产资源有铜、金、银、铬、铁、锰、镁、煤矿等。据2013年估计,铜矿储量为1,500万吨;金、银、铜的总储量在3,500万吨。铬矿储量为250万吨以上。铁矿地质储量为1.2亿吨,锰矿地质储量约为150万吨。此外,阿曼还蕴藏丰富的工业矿产,如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磷酸盐、盐、石英石、高岭土等。大理石储量达1.5亿吨。石膏储量达12亿吨以上。

阿曼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外来定居人口中印度人、伊朗人、巴基斯坦人等居多。2008年,成立阿曼华人华侨协会,现有在册会员15万人。华人以东北人居多,主要聚居在首都马斯喀特、苏尔、苏哈尔、布莱米和萨拉拉等地,以经商、开设餐馆、商店、中医诊所、美容院等为业。

阿曼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旗面由红白绿组成。 红色部分在旗面上形成横的“T”字图案。旗面的右侧上,下分别为白,绿色长方形,中间被红色宽条隔开。左上方绘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吉祥,白色象征和平与纯洁,绿色象征大地。左边的红带上印有国徽。

阿曼国徽是两把带刀鞘刻有花纹的阿拉伯弯刀、一把带剑鞘的阿曼短剑以及宝剑佩带,整体象征人民不惜以武力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也表示阿曼人民保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与力量。

阿曼是君主独裁制国家。无宪法和议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由苏丹颁布法律、法令和批准缔结国际条约、协定。阿曼国家管理机构以卡布斯为首,由内阁秘书处、各专门委员会、首都省政府和国家协商委员会构成。1996年11月,卡布斯苏丹颁布诏书,公布了《国家基本法》(相当于宪法)。该法对国家体制、政治指导原则、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内阁及其成员的职责、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实行义务兵役制。卡布斯苏丹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兼任国防大臣。阿曼是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在军事防御方面与该组织其它成员国相互协调。总兵力4万人。其中陆军2.5万人,海军4200人,空军4100人,皇家卫队6500人。2005年国防预算约29.8亿美元。2007年国防与安全开支40.2亿美元。

奉行中立、不结盟、睦邻友好、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衡温和、全方位友好等颇有特色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致力于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主张通过对话与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同美、英关系密切,同时开展多元化外交。截至2014年已同13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8年5月25日中国、阿曼建交。阿方始终在涉我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予中国支持。2009年6月起,中国在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护航编队多次在阿曼萨拉拉港实施综合补给、人员休整,阿方提供了大力协助。

两国经贸合作发展顺利。2011年,中阿双边贸易额达158.8亿美元,其中我出口9.9亿美元,进口148.8亿美元。2012年1至9月,双边贸易额达到135.1亿美元。其中,我方出口主要为机电产品、钢铁及其制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等;进口主要为原油。

两国文化交流活跃。1981年7月,为纪念公元6世纪连接阿曼北部城市苏哈尔和中国广州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阿曼“苏哈尔号”仿古友谊船抵达广州。1995年12月,阿方出资在广州建成“苏哈尔号”古船纪念碑。2000年12月,阿方资助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兴建阿拉伯文化陈列室。2009年10月,阿方捐资修建泉州清净寺礼拜堂。

石油、天然气产业是阿曼的支柱产业,油气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工业以石油开采为主,如今开始重视天然气工业。实行自由和开放的经济政策,利用石油收入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努力吸引外资,引进技术,鼓励私人投资。农业不发达,粮食主要靠进口。渔业资源丰富,是阿曼传统产业,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可供出口,是阿曼非石油产品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2000年11月9日,阿曼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39名成员。

截至2005年,阿曼外汇储备(不含黄金储备)43.6亿美元,外债44.14亿美元。

阿曼主要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约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75%,非石油类出口有铜、化工产品、鱼类、椰枣及水果、蔬菜等。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中国、泰国等国。进口机械、运输工具、食品及工业制成品等,主要来自阿联酋、日本、英国、美国等。外资主要投向石油开采和金融业。英国和海湾国家是主要投资国。

阿曼为国家,应尊重当地的文化,穿着和举止不刺激当地人的感情,如不穿过短的衣服,不在斋月期间在公众场合吃东西、喝水等。全年大部分时间均可穿著轻便宽松的衣服,棉织品最合适阿曼的气候。为配合阿曼人的传统,请勿在住宅区穿著过份暴露的服装或泳装。在12月到3月间,在晚上披一件薄披肩也许是必需的。

阿曼人多为阿拉伯人,他们的名字都是按习惯继承祖辈的名字,因此他们的全名都记载着他们的父名和族名。阿曼人喜爱歌舞,传统舞蹈有类似海湾诸国的剑舞和女子的甩头发舞,同时也有当地人自己创造的航海舞等。阿曼人的传统体育活动是赛骆驼、赛马和赛木舟。每年国庆书要举行一次全国性的骆驼大赛。

阿曼男人喜欢佩腰刀,腰刀有两种,一种是牛耳尖刀,佩在胸前。另一种是短剑,斜挂在腰的左侧。阿曼人的商业习惯,重要事项要写成书面材料,最好以电报、直通电话加以确认。做不到的事情要明白地表示“不”。然而,尽管事先没有约会就前去拜访,也可堂而皇之地请求面谈。握手时要城恳、有感情。此时可以勾腕搭肩以表热诚(只限于男性的场合)。谈话时目光不要左顾右盼。阿曼周四和周五是周末。

阿曼是国家,禁止吃猪肉和饮酒,但允许驻阿曼的外交团免税进口酒类。对有轻侮国王的行为(如污损国王肖像或批评国王),会判以不敬罪,而受到严厉的处罚。阿曼人用餐时不能用左手,在别人面前,不要用食指或中指比划。和女谈、亲近女性或拍摄女性照片都是不允许的。

阿曼同非阿拉伯国家的外籍人行握手礼,但只限于同性。对阿拉伯国家的人行拥抱和亲吻礼。以茶待客是阿曼的习惯。不论走到哪里,主人总是先敬上一杯红茶。有时也用阿拉伯茶待客。阿曼对妇女给予方便,在街上、商店里、或办事机构,都对妇先照顾。男子不可斜视妇女,并且不可行握手礼,只可点头示意。

阿曼人待人真诚无与伦比,他们视款待好宾客为无尚的光荣。因此,他们遇到陌生人总是主动地打招呼,并热情问候,甚至还邀请客人去家中作客。阿曼男子在正式外交场合,一般习惯穿无领长袍,扎缠头巾,并必须佩带饰刀;一般妇女喜饰金银,服装艳丽,她们喜大花,爱浓艳色彩。

阿曼人能歌善舞,不过他们一般都是女歌男舞,男人在圈中欢快地跳舞,妇女则在外面以拍手唱歌伴舞。对妇女已不象一些近临国家那样严格限制,妇女逐渐有些开放,从面纱到服装,可出入公共场合,甚至男女间的待遇也逐步趋向接近。

阿曼人喜欢绿色。他们视绿色为生命之色,认为它象征着春天,会给人带来美好和幸福。他们视牛如宝,并对牛极为崇敬。每天早上晨、晚上他们都要向牛请安。每日对牛的照料甚至如同护理产妇那样细致周到,不仅要给牛刷毛、梳妆、喂草,还经常喂美味的沙丁鱼和枪鱼干等高级的饲料。

阿曼人特别喜欢当地著名食品“烤驼羔”(在掏尽内脏的驼羔肚内塞进一只羔羊,羔羊的净肚内再塞一只鸡,鸡的净肚内再塞进一只鸽子,然后加上各种香味调料,再经烤制而成)。他们还常用这种又香又嫩的“烤驼羔”来招待来访的贵宾。

咖啡是阿曼人最常饮用的饮料。阿曼人管咖啡叫“喀赫瓦”,喜欢在咖啡里加豆蔻等香料。他们的咖啡呈浓黑色,含有类似中药的苦味,与西方醇香的咖啡有所不同。他们特别爱喝又苦又涩又浓的咖啡,并愿以此来款待客人。

阿曼人钟爱咖啡,大街小巷布满了咖啡店,他们对咖啡的研磨、勾兑和调制都有自己的一套。在阿曼大小城市的街心花园或广场上,都树立着巨大的茶壶、咖啡壶雕塑,体现出阿曼殷勤好客的社会风尚。可以说,咖啡袅袅的味道里,飘荡着阿曼浓郁的文化气息;杯子的一摇一晃之间,阿曼人特有的文化传统尽显无遗。

马斯喀特是阿曼的首都及经济发展的中心,人口约120万人以上。其中本国人口 46万,外籍常住人口 73.1万。卡布斯国王的皇宫位于Muscat区,建于1970年间。葡萄牙人占领阿曼时所建的米拉尼及贾拉里两座军事堡垒是马斯开特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但这两座堡垒仍为当地警察的办公室和军队的基地,内部并不对外开放。

民众可在堡垒外欣赏附近海岸的风光及往来的船只,远眺皇宫的后院。市内拥有卡布斯大学、卡布斯体育中心、卡布斯皇家医院、布斯坦宫饭店等。马斯喀特已成为阿曼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

尼兹瓦是阿曼苏丹国的古城,内阿曼地区的首府,在马斯喀特以西约130公里的地方,即绿山西南麓的草原上,海拔为580米。尼兹瓦,约当公元8世纪至16世纪时,曾是阿曼戈兰迪王朝第一教长国和第二教长国的首都。10世纪初,阿曼亚里巴王朝一度定都于此。建有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圆城堡。

阿曼南部城市。濒临阿拉伯海。为佐法尔历史名城,古代以盛产乳香闻名,13世纪马可波罗称之为繁荣的城市。萨拉拉的植被丰富和茂盛,沿着沙质的海滩蔓延,内陆有有茂密的椰林和香蕉园,尽管萨拉拉地处热带,但由于有季风的影响,这里泉水处处、绿意盎然,生产的作物有椰子木瓜、芭蕉等,并到处可见到棕榈树和肥沃的农田。

穆桑达姆半岛和阿曼本土之间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隔开,要进入此区域以搭乘国内线班机最简便,航程约一小时,虽可经公路抵达。穆桑达姆半岛之北为霍尔木兹海峡,是船只驶入波斯湾的要冲,过去曾为军事禁区,除少数军队驻守地之外均已开放观光。穆桑达姆半岛是在一百至二百万年前由地壳上升运动所造成,半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石灰石,地形壮丽如同北欧国家的峡湾。哈萨布为半岛上最大的城市,也是机场所在地。

阿罗斯塔克位于马斯开特以东车程约2小时之处,此处有阿曼境内最著名的温泉,为一自然涌出温泉,涌出口位于一清线度,据说对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具有疗效。傍晚时分可见住在附近村落内的妇女相偕到温泉涌出口汲取饮用水顺便闲话家常,离涌出口不远处盖了12间公共浴室以供到寺参拜的教徒及游客洗净手足,并且有一条温泉专用的沟渠将温泉引入村内以供洗涤及灌溉之用。

由马斯开特向南的比尼哈利德河谷终年有水,河水清澈凛冽,河岸边长满青翠的椰枣树丛与其它植物,沿河两岸因河川长年冲刷侵蚀而形成陡峭的山壁,阿曼人平日亦常前来此河谷烤肉垂钓或戏水消暑。附近的居民利用这条河的水来洗涤衣物、喂养牲口,溯溪而上可见一巨大岩洞,有450公尺长,若要进岩洞探险需有安全帽及照明装备,冬季时因溪水高涨而无法进入岩洞内探险。

苏尔在马斯喀特东南方,是一个典型的渔港及渔村。由于素尔早在公元6世纪就有和东非洲海岸一带从事海上贸易的记录,所以此地自古以制造阿拉伯式的单桅帆船而闻名至今,不过所有船只的动力已改用现代的柴油引擎,但外型仍坚持沿用传统式样的全木制船身,素尔的海边全年之中皆可看到许多建造中的新船。

乳香是阿曼的特产。世界上有不少国家产乳香,但公认最好的乳香是阿曼南部佐法尔省所产,味纯且色正,年产量达到7000吨。乳香是从一种奇特的树上分泌出来的树脂,乳香树全是天然野生。说来也怪,越是干旱贫瘠的自然条件越适合乳香树的生长。阿曼南部的内格德高原正好满足这种树的奇特要求:粗糙的石灰石土壤,灼热的天气,还有清晨露珠的滋润。

世界上最优质的乳香称为“银香”,就产自内格德高原。公元前450年,著名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传世名作《历史》中,曾提到过乳香:“举国上下到处飘荡、散发着绝妙的甜香。”乳香还有许多别名,如“沙漠的珍珠”、“上帝的泪珠”、“白色黄金”等等。古时乳香的价值曾经等同于黄金,一直是统治者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之一。这种芳香的树脂在古代需求量很大,被广泛应用于宗教祭祀、丧葬仪式和人们日常的庆祝活动中。古人相信乳香的烟雾会把他们的祈祷带入天堂,因此不管举行什么宗教仪式,都少不了焚香。

在漫长的4000年里,乳香贸易一直是阿曼的经济支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所有南部居民的生活。阿曼的佐法尔人很早就用乳香来净化饮用水,当地人还喜欢把乳香当口香糖放在嘴里咀嚼,使口气清新。乳香的芬芳仍飘荡在阿曼城乡的家家户户,使阿曼享有“乳香之邦”的美称,它给淳朴的阿曼人平添了几分高雅的气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ag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